看房山第一书记们的“振兴答卷”看房山第一书记们的“振兴答卷”
2024年1月,在市委组织部、市委农工委的大力支持下,房山区精准选派137名第七批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帮扶工作。任职以来,他们抓班子带队伍、强治理促和谐、办实事惠民生,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。特别是,依托房山区第一书记“争先锋 促振兴”“一五八”服务体系,横向牵手、向上对接、向下延伸,切实打破了“1名第一书记只服务1个村”的传统模式。今天,请大家一起领略他们的担当精神、时代风采。
陈曦,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派驻窦店镇苏村第一书记。
在深化共建与优化治理方面,陈曦积极推动村党总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北京中运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,打造公益法律服务基地,积极开展法律援助、民事调解、公益讲座等服务项目,成功调解邻里纠纷、民间借贷、侵权纠纷等18起。此外,她还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治理,联合电信部门在村内搭建集监控、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农村智慧服务管理系统,可实时查看视频监控画面、智慧党建动态等,以科技之力提升村庄治理效能。
张竹,房山区良乡大学城管委会派驻佛子庄乡陈家台村第一书记。
张竹始终将服务保障民生放在首位,创新推出“问需求-查政策-想对策-商议办-群众督”的工作方式,完成了“为行动不便的村民修建无障碍通道”“帮助解决用水吃水难题”“修缮路灯”等20余项民生实事。同时协同帮扶单位翻建了村内乡属温馨家园及职康站的办公、食堂区域,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。
作为校村之间的桥梁纽带,张竹积极对接首都师范大学与乡幼儿园,开展“携手成长,共同发展”合作共建活动6次,还邀请国外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现场指导,累计吸引百余人次村民参与,助力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。此外,他还邀请北京工商大学在“六一”儿童节为乡幼儿园孩子们带来机器人表演节目,让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刘旭,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蒲洼乡鱼斗泉村第一书记。 (右一为刘旭) 刘旭依托村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,协同村“两委”干部设计打造“仙桃迎客”“鱼斗仙泉”等旅游八景,以及“蝴蝶泉”“鱼泉”等鱼斗泉十二泉。牵头创建“鱼斗泉”北京西极品牌,在“房山报”“燕都”书刊发表文章进行广泛宣传,有效扩大了村庄文旅知名度。同时联合区文联、区美术家协会等8家单位到村成立“乡村美术”创作基地,已吸引了6批次近30人到村开展写生创作活动。 (右一为刘旭) 在民生实事与文化建设上,刘旭协调区美协、区书协在春节期间到村开展“送福到家”写春联活动;联动派出单位开展慰问,赠送2000斤米、2000斤面、50桶油,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。此外,积极对接区体育局、区武术协会等相关部门,邀请“阴阳八卦掌”第十代掌门人田克延向村民展示“非遗”武术,以传统武术文化助力健康乡村建设。
郭威,丰台区生态环境局派驻史家营乡金鸡台村第一书记。
郭威依托村内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,通过翻阅大量历史文献和实地走访调研,完成“永远跟党走,史家营乡金鸡台”村情介绍和红色交通线现场解说词的编辑工作,助力乡村文化传承。协调北京镜鉴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《金鸡台村历史与自然的交响》纪录片,该片累计在“学习强国”“北京房山”等平台播放超过4000次,有效提高乡村文旅知名度。
在民生服务与安全保障上,郭威聚焦村民用水难题,组织村内年轻干部定期为老人送水到家,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村民实际需求。围绕防火防汛工作,协同村“两委”干部走村入户宣传防火知识,制定落实应急抢险预案,完善防汛安置点设置,切实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尹秉全,房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派驻河北镇东港村第一书记。
尹秉全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联合派出单位、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房山区分公司等单位开展慰问老党员、环境整治等共建活动5次,有效增强村党组织活力。聚焦后备队伍培养,累计发展预备党员1名、入党积极分子1名,充实了村级干部队伍。
在村庄发展规划上,尹秉全积极与派出单位、中国邮政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共建活动,累计策划撰写《村级产业规划》《产业实施规划1期、2期》《东港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方案》《村级党建品牌(青山绿水映红心)方案》等多项规划方案,为乡村发展提供方向。
网友评论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